源于亞洲 放眼世界
―― 創基金 “亞洲情?世界觀” 2016創想論壇在滬舉行
【2016年6月,上?!?/span>由創想公益基金會主辦,法國拉菲德堡家具(香港)有限公司獨家公益支持的2016中國設計創想論壇,于6月10-11日在上海圓滿舉行。創基金十位理事:邱德光、林學明、梁景華、梁志天、梁建國、陳耀光、姜峰、戴昆、孫建華、琚賓,與來自國內外設計界的近百名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知名設計師及媒體代表,圍繞“亞洲情‧世界觀”這一主題共探設計現狀、發展及未來。
圓桌論壇
百位嘉賓激情創想
6月10日下午,圓桌論壇受邀嘉賓共聚上海1933老場坊,在創想圓桌論壇上針對中國設計熱點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圓桌論壇圍繞 “設計+資本+互聯網” 、 “設計的當代性” 、“創意產業和企業的未來” 、“大與小,有關系嗎” 、“設計情 東方韻” 五大議題激情碰撞,深度研討,暢所欲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圓桌會議每個主題分別由創基金兩位理事與一位論壇主席及十幾位嘉賓組成研討陣容。
翌日上午,五位圓桌主席于創想主論壇現場發布了觀點總結。豐富的議題、深刻的見解,讓現場觀眾深受觸動,受益良多,直至觀點發布結束時仍然意猶未盡。由于今年的創想圓桌論壇從去年的10桌濃縮至5桌, 在聚焦視點、加強討論的深度性方面大大提升。為進一步把研討成果對外傳遞,從今年起,主辦方將把當年圓桌論壇討論結果悉心整理,以白皮書的形式記錄發表。
公益匯報 眾多項目實踐創想
年度中期公益信息匯報,也是歷次創想論壇的重要內容。創基金理事長林學明先生于11日上午,在中國設計創想主論壇現場,從創想公益信念、公益實踐和公益伙伴三個方面,向現場嘉賓與聽眾展示了創基金成立20個月以來的重點運營項目和公益成果。同時,他也代表創基金特意對八家戰略合作伙伴: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大自然家居、雅蘭家居、TATA木門、奧普、圖森、第六空間,以及其他公益資助企業、設計師志愿者、媒體等公益合作伙伴表示了真誠的感謝。為感謝各位專家顧問的無私奉獻,現場還舉行了專家顧問授章儀式。2016主論壇活動由創基金孫建華理事、琚賓理事和劉羽安共同主持。
主題演講 中外嘉賓跨界創想
每一屆創想主論壇,主講嘉賓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11號的主論壇活動上,主辦方創基金邀請了劉小康(靳劉高設計合伙人)、Colin Seah(MOD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和苗苒(服裝品牌MIAORAN創始人)三位來自國內外不同年齡、不同設計領域的設計先鋒,為大家帶來了不同角度和不同風格的精彩演講,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演講完后,嘉賓與現場觀眾進行了精彩互動。
來自香港的設計師劉小康在平面設計領域經驗豐富,并且充滿了哲學思考,僅憑一把椅子便可玩轉設計藝術。在當天的“椅子戲”主題演講中,劉小康巧妙地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椅子與人”,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奇特的關系,為現場聽眾開拓了一個充滿哲思的設計空間。
作為亞洲中青年設計師的代表之一,Colin Seah主要專注于建筑與室內設計領域?;顒蝇F場,Colin Seah以“質疑•推敲•新詮釋”為主題分享了他的創新設計方法論,為現場聽眾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設計之窗。
85后設計師苗苒,生長于中國內地,目前在米蘭開拓事業,在服裝與時尚設計領域頗具國際視野。演講中,苗苒結合自身經歷,以“針線?講臺”為主題,與大家分享了他對于時尚設計、設計師、服裝與人的關系、設計教育等方面的創新思維與心得體會。
從亞洲到世界,他們把當代亞洲的優秀設計傳播到世界,也從世界各地積極吸收其設計文化精髓,促進東西方設計良性碰撞、相互交融。而這樣的一種反觀探求設計未來之路的方式,也正是對本屆創想論壇主題“亞洲情?世界觀”最好的詮釋。
- 完 ?C
關于創基金
創基金是由邱德光、林學明、梁景華、梁志天、梁建國、陳耀光、姜峰、戴昆、孫建華及琚賓十位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的設計師于2014年共同發起成立的非公募性公益基金會。創基金的成立,源于發起人希望協助推動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支持業界相互交流的美好愿望。
創想論壇,是創基金“創想”系列活動之一,于每年年中舉辦,是純公益、面向全國設計界開放的學術活動,旨在打造成為中國最具專業學術深度與廣泛影響的年度設計交流公益平臺。
媒體垂詢:
創基金宣傳策劃員 凌欣欣
電話:+86(755)86718561 13662610890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A4棟502A
圓桌論壇觀點總覽
第1桌?U設計+資本+互聯網
主席?U范凌
理事?U邱德光、琚賓
嘉賓?U王鐵、瞿廣慈、呂邵蒼、謝海濤、苗苒、陳淑敏、趙何鋼、趙劍英、林達
引言:
我們已經無需討論設計、互聯網和資本之間有多少關系,而是當設計、互聯網和資本之間發生密切關系后將有怎樣的結果?我們看到,在硅谷最被投資人青睞的獨角獸公司(估值10億美元)中,21%的由設計師作為聯合創始人,雖然還無法證明設計可以帶來商業成功,但卻已經產生了趨勢,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然而,最近的魏則西事件,讓我們重新反思設計的人性價值??萍寂c資本之外,我們愈發需要激活最本質的善良、信賴、公平等一系列人文的價值觀。這也許是設計在互聯網和資本面前的最大價值――依然作為人文、感動與心的關懷……
觀點發布?U
1 底線:什么是“設計”最不可被取代的底線?不論是人工智能、互聯網還是資本下。
2 頂線:互聯網捆綁資本能把“設計”放的多巨大?哪方面應該越大越好?
3 困境:是否存在一個固定的設計市場?還是設計是所有市場的增量價值?
4 成功:如何界定設計成功?商業、社會、人?有沒有成功的設計與互聯網、資本結合的例子?不要再說airbnb了。
5 失?。河袥]有失敗的例子?為什么失???這里的失敗不只是商業的失敗,更是設計的失敗,設計的價值觀被妥協的失敗。向失敗學習!
6 領袖:設計投身互聯網、資本就是在更大的平臺打仗/合作/博弈。設計師是否可以作為領導者?在商業、社會、政治、資本發揮更大的作用?
7 教育:我們在教什么?我們需要教什么?怎樣才能“不怕”錢?“不怕”技術?
第2桌?U設計的當代性
主席?U蘇丹
理事?U林學明、孫建華
嘉賓?U杭間、趙健、童嵐、韓望喜、戴蓓、馬海金、孫信喜、呂永中、吳濱、沈雷、潘向東
引言:
何謂當代設計?當代設計絕不是一個時間為特征的設計范疇,而是一種有核心價值,有歷史意義,同時還有形態特征的設計類型。歷史的發展是階梯狀的,未來總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而當下可能是當代誕生的時刻,也許只是受孕的一剎那。在這個意義上,批判和傳承過去正是當代設計誕生的形式,就像人類為了繁衍的做愛行為,是暴力和愛撫、競爭和妥協的完美結合。因此,我認為:當代設計在未來之中,而今天是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和實踐。
觀點發布?U
1 當代性不僅僅是當下,更是對未來的推測和預言。
2 時代的焦慮所導致的思考和實踐。
3 構成社會的主體發生了變化,個人大規模的出現。
4 全球化的格局下,思考和實踐的焦點發生了變化,追求設計對于人類和人的普世價值。
5 當代性是對設計的重新定義的過程,豐富其內涵、拓展其外延,尋找新的可能。
6 當代設計在外在形態上變化的趨勢。
第3桌?U創意產業和企業的未來
主席?U葛亞曦
理事?U梁景華、戴昆
嘉賓?U于強、蕭愛彬、何宗憲、曾建龍、車建芳、吳興杰、吳為、佘學彬、杜芳潔、胡艷力、李道德
引言:
現今,中國企業發展講求的是原創性及品牌效應,希望通過“品牌”能有效地擴大企業于市場的占有率與知名度;使產品能夠迅速地發展及增加連鎖效應。因此,在未來的日子里創意工業應該如何與產品合作,使創意能夠加強產品的原創性和獨立性,從而強化產品的亮點。至于這是否往后的方向,我們需要具體地探討兩者之間的合作模式才能有效地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而企業又該如何把關和控制產品的獨有性來建立自己的企業王國,種種一切希望能透過細節的討論來得到較長遠的定位。
觀點發布?U
1 行業現狀的痛點。
2 設計之余產業的價值范圍和如何量化。
3 關注所謂更成功的模型,更成功的互相結構的關系。
4 這是一個競爭的狀態。
5 合作剛剛開始,而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在大家要有契約精神為根本的文化范圍下,對規則和標準的建立。這是我們眾說紛紜里的一個相對共識。
第4桌?U大與小,有關系嗎?
主席?U沈立東
理事?U梁志天、姜峰
嘉賓?U楊邦勝、孟建國、倪陽、謝英凱、肖平、孫華峰、張燦、陳彬、阮昊、劉濤
引言:
室內設計在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發展成了一個新興的創意設計產業,今天,人們談論設計企業,不但談論創意,同樣還在談論管理。如何管理好一個公司,是目前擺在很多設計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縱觀國際的設計公司,大公司如Gensler、HBA,小公司如3、5人組成的小型工作室,都在和諧共生,走著自己既定的發展方向。大公司如何繼續做好,做到大而強,小公司如何繼續做到小而美,這個話題越來越多地呈現在設計圈當中。未來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設計企業,是大型的,還是小型的?這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要課題。
觀點發布?U
1 簡單梳理下每個人的觀點,結論是設計企業,大與小,沒有關系,又有一定關系??梢詺w納為以下二個方面:
(1)所謂“沒有關系”是指:企業大與小是存在于市場的二種不同規模形式,任何行業都存在大與小兩類企業,設計行業也不例外。
(2)所謂“又有一定關系”是指大小型企業又有許多相通領域,概括為:
市場客戶相通,有市場競爭關系。
專業知識相通,有業務合作關系。
人力資源相通,有人才競爭關系。
企業管理相通,有技術交流關系。
2 大小企業發展方向:大而強,小而專。
(1)“小會更小更專,大會更大更全”這是發展趨勢。
(2) 做大做小是由管理者的能力、自身擁有的資源及個人偏好來決定。
(3)大企業注重平臺搭建、標準制定、科研投入等工作,小企業則應注重個人品牌塑造,專項領域做精。
3 論壇給予我們的三點啟示:
(1)我們無需關注設計企業的大與小,因為它確實存在并永遠存在,它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2)大小企業都要有“互聯網+”思維,相互協同、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3)中國設計行業離不開大企業,也離不開小企業。我們應該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協同發展。只有這樣“中國設計”才能走上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第5桌?U設計情 東方韻
主席?U陳衛新
理事?U梁建國、陳耀光
嘉賓?U孫云、??喜、孟也、佘文濤、金捷、張豐毅、劉峰、陸云
引言:
東方總是帶給世界一種特別的情愫,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總是擁有屬于自己的時尚符號,世界頂端的時尚潮流在這些年來把視覺漸漸地轉移到東方。如果說在過去兩個世紀,世界看西方;那么現在呈現的是,世界看東方。無論是去年MET GALA(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的主題“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國:鏡花水月),還是這兩年米蘭設計周上呈現出來的各種“東方情節”,都在說明――世界的時尚潮流都在“向東”。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設計、藝術,東方的元素一次次地美艷全球,成為全世界文藝人士追逐的目標和設計的靈感。那作為中國人,作為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我們如何去傳承和創新老祖宗留下的“東方”?如何去尋找東方的“內核”?
觀點發布?U
1 設計向東向西,東方美學的定義及創造力與時代性。大家關注東方美學在生活方式中如何傳遞。
2 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這種傳統如何繼續傳承下去,解決時代性的問題。東方、西方不是對立的,應該是互相參照的。
3 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傳統是什么?如果東方美學是有傳統的,那么這種傳統現在還有多少、有什么意義,傳統是一種負擔還是一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