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臻
大理凡爾設計工作室創辦人、設計總監
云南省室內設計行業協會(YNID) 副會長
從事室內設計近二十年。2005年創辦凡爾設計工作室,設計項目主要以高端別墅、私人會所、及高端酒店構成。項目立足大理,遠涉香格里拉、四川等地。近年我們為香港大豐銀行董事長何厚鏜先生、香港“時尚女王”JOYCE MA女士、臺灣作家張德芬女士等名流提供過設計服務
2016年1月8日,云南省室內行業協會千人設計師年會暨2015中國(云南)室內設計年度排行版頒獎盛典上,大理凡爾設計創始人楊臻榮獲“年度十佳設計師”。
代表作品:六和行館
六和行館位于云南大理龍龕村,所在的位置有極佳的觀海視線以及極美的濕地景觀。業主意圖建成一個小型私人會所,作為異地朋友赴大理探訪時的接待場所。在此小聚,同時欣賞洱海之美,體驗大理原真的民風民俗。設計師自身對于大理無論從文化上還是自然環境上,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接手該項目,依然認真的對周邊村落做了全面的走訪,對影響項目的周邊水光、天光、波浪、臨近濕地的四季變化都做了非常深入細致的觀察,以應用于后期設計中,使項目與環境之間共生息的想法達到一個完美呈現。
龍龕村是白族聚居村落,民風淳樸。白族對多文化交融一直保持開放接納、吸收的態度,以開放心態對待外來文化文明,因此白族民居院落一直保持內斂平和的特有氣質。白族傳統建筑采用西方磚石構筑系統和東方木構架系統并存的構筑方式?!靶问礁小焙汀皟x式感”折射出它的禮俗人文精神和宗教信仰。
設計師在分析龍龕村落中的傳統建筑體量及建筑彼此之間、建筑與人之間的關系后,認真審視項目僅有的18米乘16米的地塊,從功能要求上,滿足食、宿、駐。從體量上讓其融入周邊建筑群落中。面對絕佳景觀,建筑該扮演的是溝通人與自然景觀的角色。在這樣一個特定的項目地點,選擇一種既對傳統有所傳承,又能反映創新當代性的設計手法,是設計師進行設計前思考最多的問題。
首先是功能、空間、動線和居住性的思考,一層為公共區域,滿足“食”、“駐”兩大功能,二層以上為房間滿足“宿”的功能,將動與靜、開放與私密良好的區分出來。二層至半三層運用旋轉建筑的主軸線的方式讓房間獲得最大化的景觀視角,同時能削弱過于方正的形態而帶來的體量過大的視覺效果。大面積落地窗能最大程度的觀海,同時弱化建筑自身的存在感,讓自然成為感官體驗的主角,讓建筑真正起到溝通自然與人的作用。
雖然白族建筑有著最具鮮明最容易讓人記住的諸如青瓦坡屋面、檐角,照壁、彩繪,毛石勒腳、青磚輪廓等建筑符號,但符號的堆積需要以強大的建筑形制為載體,在有限占地面積,而功能需求空間面積較多和優化景觀視線的條件下,整個建筑嘗試以白族民居空間構建形制為載體,以“內庭院(私密)”作為聚合中心、以“廊道(動線)”連接各空間,輔設“外院(開放)”迎接和應答外界,這種建筑的組合方式融匯著白族特有的人文特質:關照內心的自覺自省和順應自然的善意包容。表達一種開放又內斂,卻又悠然世間、淡泊人生的態度。
建筑主體從構筑方式和用材上,出于一種對自然的善意。堅持最大程度降低對自然石材、木材的開采的環保理念,摒棄傳統的石材、木材的大量運用的建筑方式,主體采用可歸于磚石構筑類別的清水建筑的構筑形式。一體成型的建筑墻體,配合木制廊架,局部分割矮墻利用基礎開挖時翻挖出的石頭加工砌筑。墻體利用清水砼施工技藝自然形成的色彩、質感,配合建筑體型的設計感,呈現出的一種無須更多雕飾的天然美感。達到整個建筑及空間呈現的內斂的氣質,充滿了沉靜的力量。這棟灰色調的建筑,在面對自然景觀時,傳達的是對周邊自然環境“退隱、安靜而又堅毅的守望”。
任何建筑都是構筑人創造的奇跡,其中體現的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在大理這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上進行建筑設計、在對協調“傳統的傳承”、“當代的創新”二者關系所做的嘗試,專注、執著、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是該項目從一而終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