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娟
劉婭娟父親做的是土建結構工作,小時候她陪著爸爸上班、去工地,也常??吹礁赣H畫的圖紙,大一點了,家里人就給她報名參加美術興趣班培訓,“起初我是不喜歡畫畫這個興趣班的,我小時候也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就是父母叫我去學就去學了?!?/span>
從小,父母對她的要求是:要做就做到最好,做不到干脆不要做。所以劉婭娟還是很認真地學繪畫,逐漸找到了樂趣。
“我家買到第一套房子是我爸親自設計的,我不僅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而且家里面的裝修也很溫馨,全家的笑容都是幸福滿滿的?!眲I娟說,當時父親告訴她:家在每個人心里有著不一樣的位置,是每個人遇到困難時的避風港,家在每個人的心里面都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從那以后劉婭娟覺得設計房子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可以讓人獲得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上大學的時候,劉婭娟選擇了室內設計這個專業。雖然從小有認知,覺得設計師是很厲害也很有意義的職業,但是踏入社會以后,對未來的夢想卻被現實重重的一擊,“設計師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也不像電視上‘交換空間’節目里那些設計師那么光鮮亮麗?!?/span>
踏入行業,劉婭娟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不懂材料、不懂工藝,不了解流程,雖然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卻無法變成現實,師傅問的一些實際中的簡單問題也不太知道,她這才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對于一個“小白”來說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設計這個職業是一個要求實戰經驗比較強的職業,不能紙上談兵。
于是在做助理設計師的這段時間,劉婭娟一直在和自己較勁,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而父母說的那句“要做就做到最好,如果不行就不要做了”的話,也一直影響著她。
劉婭娟對灰塵過敏,這對于一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
設計師需要經常跑工地,每當在她被過敏反應嚴重折磨的時候,劉婭娟也產生過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想想業主把他的家交給自己,然后我把設計方案完美落地呈現出來交給業主時,業主眼睛有光、有期待、有喜歡,他們的感激之情也讓我生出了很大的成就感?!泵棵窟@一時刻,劉婭娟又覺得過敏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一路堅持下來,不知不覺入行也有10年的時間了。
劉婭娟一直在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狀態和方式,也想用她的理念去影響身邊的人,所以她很喜歡在旅行中去發現更好的人文景觀,了解每個地方的歷史背景。
在她看來,設計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穿越過程,精神和肉體總要有一個在前進的路上,“我喜歡瀏覽國內外的風景建筑圖片,只要我一有時間就想去到圖片上的地方看看,是不是和我看到的一樣,當地的人和事是不是像書中描寫的一樣……”
劉婭娟的自我描述是:性格內向、喜靜,有一點孤僻。對于工作,她要求嚴謹,不允許有瑕疵,有時候難免顯得苛刻。所以,一開始接觸她的人可能會覺得她不太好相處,但其實只要相處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她其實是一個熱愛生活,很開心、快樂的人。
張:如果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您認為您是一個什么樣的設計師?
劉:我不是風格設計師,因為我的設計里是沒有什么特定的元素和風格的。我認為真正的設計不是去設計這四面墻,而是去設計這四面墻圍住的空間,這才是我們真正在里面生活幾十年的地方。設計師的存在是為每個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讓居住的人和空間有故事的聯系。
張:現在市場上潮流變化得很快,比如今年流行新中式,明年又流行極簡,作為設計師,您覺得要怎樣去適應這種變化?
劉:其實設計的流行每一年都在變換,無論顏色、造型看似每一年流行的都不一樣,但是設計里面不變的是對人居住在這個空間的需求和每個人對家的情感。家不可能像商業空間一樣隨著時間每一年都在不停的變換。然而家裝設計就像設計師和業主一起在玩一拼圖,業主會提供一個他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習慣以及他的一些功能要求,設計師會提供他的技術指導藝術指導以及在設計的時候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有說客戶的資源跟設計師的思維綜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幅“畫”,這種畫就稱之為家。共同完成的這幅“畫”才可以來適應這不斷變化的流行趨勢。這個家是帶有業主的情感故事的。
張:相較之下,在設計中您個人的強項是什么,比較擅長或者喜歡做哪一類型的項目?
劉:我做得比較多的會是居家空間,也屬于我的一個強項吧。我很享受和業主聊天的過程,從中知道每一個家庭的故事,讓每一個空間都是有靈魂與生命。但是我更喜歡做的是商業空間,因為商業空間可以實現我天馬行空的設計想法??梢越邮芨竽懙膭撟骼砟?。讓我的設計成為一個地標性空間。
張:從開始設計到完美落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您認為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什么?對于設計效果的還原應該注重些什么呢?
劉:我覺得對于空間比例的把控和施工落地的材質選擇,以及工藝制作的細節,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圖紙再完美在落地過程中做出了錯,或只是形似而沒有,沒有也是不成功的。對于設計效果的還原,除了硬裝造型的還原,軟裝與燈光的點綴也是達到好的還原效果的關鍵因素。
張:您希望自己的作品給公眾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
劉:我的作品想給每一個人都有家的溫度,讓人體會有感情的空間。
張:您是如何理解“設計師”這個角色的?
劉:設計師是未來生活的締造者,能提供給業主更好的生活方式。家是什么樣子,生活就是什么樣子。設計應該有一個“隨心”的心態,放下一些形似的東西,認認真真的去感悟生活,感悟身邊的事物,再把它們融入到空間里面,要把每個人的情感融入進每一個空間里面。